840-850

br />
  四爷只客气道:“大姐坐,多亏你帮忙照看家里。”

  “客气!”

  鲫鱼炖豆腐一大盆,但因着俞红跟张文沛并不认识,大家说话就都不自由。压根就没人说正经话题,提的都是青黄不接这个时节,难免的日子。

  张文沛都说:“说实话,真不如去乡下!乡下又安全,又不至于没活路。哪个都有荒地,边边角角开荒种点,真都不至于饿死人。在城里落脚,难!比在乡下难多了。”

  谁说不是呢?

  张文沛又说:“董大顺……知道的吧?婆娘在县里,不跟着来。他当年娶的是童养媳,比他大十六七岁。董大顺是真不喜欢,这些年一直在外面也不回去。跟这个相好,跟那个相好……就是不愿意回家去见那婆娘一面。

  这会呀,说是看上一个逃难来的丫头,十七八了,长的极好。媒人上门说了,只要把老家的婆娘休了,这个就能嫁进来。五十块的彩礼,钱一到,人就过门。”

  桐桐哎哟了一声,“董掌柜,他都有四十了吧。”

  “四十三了。”张文沛摇头,“老家那边也不在乎,原配都六十岁的人了,还在乎这个?”

  那倒是,“只是要娶的这个姑娘,年岁太小了,差着二十来岁呢。”

  “那看不!比那姑娘的爹妈年岁都大。那姑娘是老大,下面原来有两个兄弟,逃难的路上折了一个,还剩下一个,父母千疼万宠的。为了她兄弟的,她不嫁有啥办法。”

  俞红问:“自己愿意吗?”

  “愿意呀!现在这懂事的姑娘可多了,为了家里过的好的,那真是能委屈一辈子。”

  金秋抿着嘴不言语,默默的喝汤。

  俞红将菜嫁给金秋:那不叫懂事?那咋能叫懂事呢?

  饭后,金秋送俞红出门的时候,俞大姐跟金秋说:“吃亏下的懂事,不要也罢!不肯吃亏,这不是坏人。那位张先生就是随口一说,你不必往心里去。”

  金秋问:“俞姨,学堂里的先生都说而今不是过去,而今人人平等。可我没觉得人人平等,要是人人平等,我爹凭啥卖了我娘。要是人人平等,凭啥我奶要扔了我跟三个妹妹。”

  俞大姐说:“平等,谁也给你不了你,得靠自己去争!就比如你四婶,从金太太变成林先生,都是她自己争来的!”

  第843章 秋叶胜花(23)三更

  客人走了,孩子们都睡下了,桐桐才跟四爷说今儿的事:“……事到这里,可不算完。”

  四爷往下一躺:“你说的是真的!要是能沿着铁路上的小站一字排开,长安火车站就能失去其作用。”

  桐桐点头,就是这么一码事!自己当时说的都是真的。

  但是呢?这个事却不能自己去办:“我把话嚷出来,听见的人不少。咱就说,那么个地方,警局会没有一只眼睛盯着?”

  四爷:“……”有点明白她的逻辑了。

  一个卡着进出货渠道的地方,警局自然就派人看着。甚至都不只是警局的人!因为运进来,距离秦北就不远了。

  这是一个需要严防死守的地方。

  可以说,一举一动,任何一个特别的事件,上面都得掌握。因此,警局会知道,驻军会知道。

  只怕桐桐今儿说的话,此时警局和驻军的某些人已经知道的很详细了。

  若是他们一心为他们的党国,那桐桐告诉他们的就是办法。沿线依次排开,绝对能拦截的死死的。

  可惜,他们心无党国,只有自己的升官发财的大计。

  这个龙爷分给警局和驻军的,数量太少了,他们只是官场上的一小搓人,大头的利益他们是沾染不上的。想独占这里,又得兼顾其他人的脸面,于是,就有了现在的局面。

  而现在呢?知道桐桐这个主意,他们会怎么做?

  他们大概率会真的从难民中选人,然后铁路沿线搞运输。之后呢?不从商家要分红,但他们可以卡住路口和城门,走陆路回城,货物进城,按车收取费用。这是合理合规的,谁也干涉不了的。

  而这一部分利益,比龙爷分给他们的多的多。并且,谁也不能来染指。

  有他们撑腰,商家当然也就不怕龙爷。

  于是,火车站那边的局势一下子就变了。不仅火车站的局势变了,就是整个沿线都会被搅乱了。

  这个车站这一拨人负责,那个车站那一拨人负责,这就会导致人多手杂,好钻空子。

  秦北的货,以前如果从小站下,特别惹眼。以后,随机的,想在哪下就在哪下。甚至可以分批,这里一点,那里一点。货的目的地是秦北,一旦可以自由在小站卸货而不引人怀疑,他们为啥非要进城呢?

  直接从小站通过小路,分批次的运过去就行了。

  如此,谁能掌握具体的货量和走向?

  四爷明白了她的意思,就道:“明儿找机会跟王友良谈谈!他们自己也可以组织人,占一个小站,从里面赚些补贴家用。”

  当每个人都存了私心,这空子怎么钻都行。

  没多久,最多半个月吧。龙爷就发现货量明显变小。尤其是一些小商户,好似有些日子没见了。

  货物的吞吐量减小,结果一查,沿线卸货的人太多了。城门口倒是拦了起来,车进城得收税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