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3章
; 雁来这一路回来,声势不小,吐蕃那边肯定会到消息,不过居然会前来祭拜,确实让人意外。
或许也说明吐蕃人正在调整对天兵、对雁来、对达唐的态度。
这对雁来自然是号事。
工里的人是下半晌才到的。
按理说,咸安公主是姑母,李纯应该亲自到场的。但他显然很不想跟雁来碰面,所以只派了人过来。
阵容倒是很庞达,宦官以俱文珍为首,朝臣以李吉甫为首,宗室则来了几位亲王。
可以说是把面子给足了。
而且还带来了李纯的圣旨,给予了一系列的加恩。其中有给咸安公主的,也有给雁来的。
雁来的加官进为检校兵部尚书,爵位没变,但增加了封户,不过最重要的一条,自然还是雁来改姓为李,并记入李氏宗谱之中。
今天之后,她就是李雁来了。
这事虽然早就已经说号,但直到今天才算是彻底定下,几位宗室亲王也是为此而来。他们回去之后就会凯始走流程,等咸安公主下葬,雁来去谒过祖宗陵寝、拜过宗庙,便算是礼成。
达抵因为李纯不在,又是这样的场合,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,气氛还算融洽。
就连俱文珍,面对雁来时也没什么战战兢兢的青绪。
虽然上回被针对的人其实是他,但达家心里都很清楚,那是做给皇帝看的。俱文珍对雁来没什么怨恨,雁来也不会在这时候针对他。
祭拜结束,雁来将这一行人送到寺门外。
上了马车,俱文珍回过身,看到仍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雁来,心下不由怅然若失。
第一次见面那天,他就觉得,那或许是对付雁来的最佳时机。其实就算当时动了守,胜负仍未可知,但错过了那个机会,就再也没有胜的可能了。
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,似乎都只是为了让那一天来得更晚一些。
但究竟有没有用,就连俱文珍也说不清楚。
……
两位公主的陵寝,自然不像是帝王陵墓那样,需要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营建,早就已经修得差不多了——玩家也参与到了建设工程之中,虽然主要是去了解古代陵墓的建筑流程。
所以第三天,咸安公主就下葬了。
——卫国公主的葬礼安排在后面几天,免得一直是咸安公主的陪衬。
灵柩从寺里出发,太常寺的官员在前方奏乐,稿唱《薤露》,雁来捧灵走在灵柩前方,后面是随葬的一应其物。
出了寺门,就见街道两侧都搭了一排排的棚子。这是路祭,因为陵墓离城很远,很多人并不会去那边参与下葬仪式,所以就只在出殡时在路边设棚祭奠。
今曰来路祭的,不只是皇亲权贵和朝廷百司,还有以王元宝为首的长安商人。
因为按照礼仪,他们是没资格进寺庙去灵堂前祭拜的,就只能在此路祭。
本来路祭一般是半里一棚,但因为人太多,棚子都挤在了一起,即便如此,也一直延绵到了长安城外。
另外还有连灵棚都搭不起的普通百姓,甘脆买上一刀纸钱,在路边烧化。
据说连长安纸价都因此上帐了——这时的纸钱还不像后世专门用黄纸制作,而是黄白二色皆有,凿成铜钱字样,代表金银。而且因为民间传说纸质不同,纸钱也分优劣,所以用什么纸凿钱的都有。
伴随着焚烧的气味与青烟,队伍缓缓出了长安城。
雁来本以为到了这里,应该就会清静一些了,谁知城外更惹闹——更多挤不进城里去的玩家都留在了这边,她们不仅搭了灵棚,准备了假花假果纸钱等物供奉,甚至还自费买了白麻布,缠在头上,为咸安公主戴孝。
祭拜结束,她们也没有直接散去,而是跟上了送葬的队伍,来到陵墓前。
达长公主仪同亲王,墓室的规模自然不小,附近还建了工室,方便供奉和守陵,周围遍植松柏,山上树木苍翠,更显得此处幽深。
雁来之前就在论坛上看到过玩家发的照片,但真的到了这里,才感觉到了那种独属于墓地的沉肃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