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60-1570

抚下属情绪:“洛阳乃隋都,需得小心镇守,天策府设在洛阳,可镇东都。”

  “镇东都——”

  “镇东都——”

  “镇东都——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酒宴散去,李世民坐在书房里,一夜未眠。

  长孙氏陪在身侧,安静的坐着。她看着丈夫的挣扎,苦痛,看着他的手攥成拳头,泪水却一滴一滴的掉落在手背上。

  就这么无声的坐着,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。

  直到天色露出鱼肚白,她才听到丈夫说:“在王府中,设立一文学馆,如何?”

  长孙氏:“……”她抬起头来,“甚好!”

  “天策府乃是李世民的军事机构,文学馆……十八学士,乃是李世民的智囊团。”桐桐轻轻的放下棋子,“李世民在此刻应该是下了决定要取而代之。”

  他不能有了能力,在某种程度上,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

  四爷罢手了:“早点歇着吧!明儿得累一天。”

  李世民设立文学馆的这一天,华朝诞生,林桐北境建国……

  第1563章 隋唐风云(89)一更

  北境, 华朝,华历元年,春!

  桐桐坐在大殿上,看着下面, 长孙世安作为礼部尚书, 已经慷慨陈词了一个时辰了。怎么都不累么?

  这家伙这么激动,是因为年号的问题。

  年号是作甚的?纪年的, 对吧!

  那就从登基的第二年年初开始算, 就算是华历元年了。自此之后,只有有大华一朝, 不提什么年号, 麻烦死了!那玩意只是为了叫百姓记住有哪个皇帝, 并不是说,这对老百姓的纪年有什么帮助。

  你要做的好,百姓自然记得你。

  你要做的不好, 或是在位的时间短,啥都没干,那记得你干嘛?

  故而,她觉得不需要年号, 就这么纪年就可以。

  当然了, 年号可以有一个,但不用年号纪年。再要不行,就两者并行一段时间, 两种纪年法。这都是可以的。

  这种事不用较真, 是可以商议的。

  但是呢, 态度上, 桐桐就得摆出这么一副姿态来。

  一是表达自己不喜欢花里胡哨, 有些累赘的东西;

  二是,你不叫礼部的人在这个地方跟你较真,他们就会在别的地方跟你较真。

  君臣之间如拔河,不可妥协的地方,我这个做君王的绝对不会妥协。可在本身我就不太看重的地方,跟你们拔河,极限拉扯拉扯,拉扯到一定程度,让你赢不就完了吗?

  我赢一场,你赢一场,还挺热闹的。

  之前呢,跟礼部扛过一次。为啥呢?礼部认为该册封帝王先祖。

  从父母、到祖父母,甚至往上,册封五代才算完。

  我可去你的吧!

  礼部巴拉巴拉的,又是孝道,又是自古以来的,反正不管怎么说,这个先祖是非册封不可,不册封你就名不正言不顺!

  在这个事情上,她就是不妥协。人家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有他们的位置,他们当他们的帝王、太子、罪人、庶人就是了,跟我有什么关系?

  这要求册封姓杨的,不管怎么说,这种想法还在情理之中,人之常情的想法嘛!但即便是这样,已经把桐桐烦的够够的。

  结果还有投靠来的老儒上折子,认为该册封李家先祖!

  桐桐看到折子的时候几乎以为我看错了?心说:那我给李渊册封个啥?给册封个承恩公好不好呢?

  能不放屁么?

  要不说即便是明君都难免有脾气失控的时候,咱就说拿着这种折子,你想不想发脾气吧?

  但是呢,咱不能发脾气,得叫臣子说话!就比如这老儒,再不行还能当个先生用,咱真缺人!用人长处,就得容人短处。

  甚至于得容忍他们犯抽、犯轴,犯二,犯神经!

  压了一天的脾气,一回后殿就跟四爷吐槽,能滔滔不绝,口吐芬芳。

  四爷默默的听着,只笑。

  后来桐桐就有点后知后觉了,甚至都怀疑四爷当年动不动把他自己关到佛堂,是假礼佛。他是不是偷摸的在里面骂这些像是神经病一样奴才、兄弟……还有他皇阿玛。

  “胡说!”四爷把串珠递给桐桐,然后给桐桐面前摆上佛经:“转着串,念着敬,磨磨脾气。”

  哦!压抑自己的脾气,然后消化它。

  桐桐心说,我可算知道你为啥情绪化了!他每次发脾气不是只因为这一件事,就他这狗怂脾气,加上小心眼。自以为消化了脾气消化的还挺好的,但其实你只是偷偷的藏起来了,在某个节点,你砰的一下就炸了。

  但这个爆炸的量级是长期积累发生了质变!不是你喜怒无常,你是宣泄情绪的方式错了。

  可看着佛珠,拿着手串,她又想:要不然呢?动辄朝臣子发脾气,这绝对不符合明君的标准。背后总蛐蛐人……隔墙有耳,跟谁蛐蛐好像都不对。
<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