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六章 审片

p;所以在他的牵线搭桥和安排下,这事才算落定。

  说起来,赵本夫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次被搬上荧幕,其中最爱改编他作品的,还是张远的“熟人”。

  正是那位馋他小师姐刘诗施身子的导演平江锁精。

  《走出蓝水河》,《青花》,《飞花如蝶》……都被这位导演拍成了电视剧。

  然而,当冯导拿到版权,开始改编剧本后,他才明白过来,为啥峨眉厂握着剧本多年,都没有开拍。

  这玩意他娘的过不了审!

  其主要故事内容,是俩贼良心发现,护送一位淳朴天真,认为“火车上没有那么多偷钱贼”的憨小子回老家,以及一路上与其他犯罪团伙所发生的冲突。

  依照上头的规矩,影片开拍前,剧本要送审。

  影片拍完后,正片要送审。

  当然,你也可以耍聪明,小聪明啊!

  成片内容和送审的剧本对不上。

  这种戏耍广电的事也不是没人做,就看你背景够不够硬了。

  当然,大部分导演没那么强的背景,还得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。

  那么,为啥不把剧本在送审前都打磨到万无一失呢?

  你万无一失了,挑不出毛病,是为了显你能,还是显上头无能?

  送审的剧本份份都无修改直接通过,那你把我们部门直接撤了得了。

  这就要:说你行,你就行,不行也行。

  说不行,就不行,行也不行。

  横批,不服不行。

  人家也要存在感的嘛。

  冯导可是隔夜的早餐,老油条了。

  他照着往常的规矩,将埋了坑的剧本递上去,让上头审核,挑毛病,自己再修改。

  一审,没通过,冯导乐呵呵。

  二审,没通过,冯导笑眯眯。

  三审,没通过,冯导笑容渐淡。

  四审,没通过,冯导面露难色。

  五审,没通过,冯导龇牙咧嘴。

  六审,没通过,冯导彻底抓狂。

  反正上头给的理由都差不多。

  “主角是两位江洋大盗,详细描述他们的故事,不符合社会价值观。”

  那年头不流行黑深残,思想还比较保守,好人有好报,坏人有恶报,才符合大众情绪。

  两位窃贼就因为帮了一位毛头小子,便洗白了?

  那也太便宜他们了。

  所以,上头的意思是,他们再做好人好事,结局也只有有被捕或者死亡这两种。

  可如果是这两种结局的话,冯导又觉得,这故事观众会难以接受。

  于是,在市场与审核之间,他尬住了。

  关键问题是,华谊那边已经立项,电影集团那头也说好了,投资都找到了,结果剧本审核却卡住了。

  相当于刚交了个倾国倾城的女友,却发现宫里来信喊自己去当公公,就很难受。

  “哎呦,这事的确麻烦。”张国利抬了抬眼皮:“你还不能和上头对着干,否则就是姜纹的下场。”

  姜纹什么下场?

  《鬼子来了》未经批准送去戛纳,结果被禁导五年。

  更可怕的是,五年后姜纹找人打听,自己能不能拍戏了。

  结果上边说……

  “你不要乱讲话啊,小心我告你诽谤啊!”

  我们可从来没封杀过你,是你自己不拍戏的。

  又当又立了属于是。

  封不封你们自己心里没逼数,若是姜纹真拍片,保证拍一部封一部。

  虽然没有正式文件,但某些人不高兴,比下发文件更难缠。

  “那这事怎么弄呢,总不能一直等着,华谊那边都开始催了。”冯导说完这话,看了眼王金花。

  花姐就笑笑,不说话。

  王家兄弟的脾气她再熟悉不过,拿了钱不办事,恐怕结果不会太好。

  “哎,冯导,你还记得,咱们拍《手机》时,还有一人呢。”此时,范氷氷转了转眼珠,想起了那位被自己赠送了粉绿色内衣的家伙。

  “他不是想法挺多嘛。”

  “谁?”

  “张远啊!”范氷氷高声说道。

  她的经纪人花姐看了眼她的表情,心想范氷氷平日里很上台面,但也只是嘻嘻哈哈的陪笑,话不算太多,很有分寸。

  今天却很反常的突然给导演提起了意见。

  “张远……这名字听到过,好像是个拍电视剧的年轻小子。”花姐回忆道。

  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