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青溪镇

t;

  她故意提起乌鸡汤,果然看见红姐脸上绽开骄傲的笑:"那老母鸡养了三年,汤头最浓!"

  厨房很快飘起香味。冯玉兰掌勺,红姐在旁边打下手,时不时往她手里塞块酱牛肉。

  张淑敏坐在门槛上择豆角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,红姐忽然指着她的手笑:"王阿姨这指甲剪得真齐整,比我家那口子强多了!"

  小主,

  张淑敏低头看了看手,忽然说:"年轻时在国营厂当钳工,总怕刮了零件。"

  红姐一拍大腿:"我说呢!难怪看着像个有本事的人。"

  她转身从裤兜里掏出个铁皮盒,"给您带了好东西,刘大夫配的创伤药,比草药管用。"

  月光爬上窗台时,桌上摆了四道菜:清炖乌鸡汤、豆角炒肉、小葱拌豆腐,还有红姐特意煎的溏心蛋。

  冯玉兰把最大的蛋夹给张淑敏,张淑敏却推给红姐:"你费心了,多吃点。"

  红姐受宠若惊地接过,忽然想起什么,从裤腰里掏出个布包:"差点忘了,给你们的。"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钞票,足有五百块。

  "红姐,这可不行!"冯玉兰慌忙推拒,"工钱才开了半个月..."

  "不是工钱。"红姐把钱塞进张淑敏手里,"你们来得急,被褥都是旧的。镇上赶集,置点新的吧。"

  她的语气不容拒绝,手指在张淑敏掌心轻轻叩了两下,"别总闷在家里,赶明儿我带你们去逛逛。"

  张淑敏握着钱,忽然抬头看她。红姐的耳环在烛火下晃着微光,眼神清亮如溪底石子。

  她最终点点头,把钱收进枕头下:"那就谢谢妹子了。"

  这声"妹子"让红姐眼睛一亮。她又往冯玉兰碗里添了块鸡肉,忽然想起什么:"对了,明早你们别起太早。"

  "怎么了?"冯玉兰咽下 mouthful 的豆腐。

  "七月半,要给老李上坟。"红姐的声音轻了些,"我想早点去镇上买纸元宝,店就劳烦小芳看半天。"

  张淑敏夹菜的筷子顿了顿。冯玉兰忙说:"放心吧红姐,我认得货。"

  她没注意到婆婆指尖微微收紧,直到回屋睡觉时,才发现张淑敏正在反复摩挲那叠钞票——每张纸币上都有个几乎看不见的蓝点,像是某种标记。

  "红姐的丈夫...叫老李?"张淑敏低声问。

  冯玉兰解开辫子:"是啊,怎么了?"

  她没回答,起身走到窗边。溪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,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:"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——"

  冯玉兰跟着走到窗前,忽然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烟味。张淑敏迅速吹灭油灯,两人在黑暗中屏息凝神。脚步声从院外传来,很慢,像是刻意放轻。

  冯玉兰攥紧了张淑敏的手,指甲几乎掐进对方掌心。

  "汪!"

  隔壁传来狗吠声,脚步声骤然加快,消失在石板路上。

  "睡吧。明天还要赶集。"

  冯玉兰躺在黑暗中,听着婆婆均匀的呼吸声,渐渐有些恍惚。

  她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去赶集,竹篮里装着刚摘的黄瓜,市集上有卖糖画的老头,还有扎着红头绳的小姑娘。

  此刻月光透过窗纸,在墙上投下斑驳树影,竟与记忆中的场景重叠。

  第二天清晨,红姐果然早早出门了。冯玉兰打开店门时,晨雾还未散尽,石板路上沾着露水。

  她擦着货架,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:"来包火柴。"

  转身时,她差点撞进一个男人怀里。来人三十岁左右,穿件洗旧的蓝布衫,袖口沾着草屑,手里提着个竹编背篓。

  "对不起!"

  冯玉兰慌忙后退,却见那人目光在她胸前停留一瞬——那里别着红姐给的黄铜钥匙扣,形状像只展翅的蝴蝶。

  "火柴在第三排。"她定了定神,指了指货架。男人拿了火柴,却没有离开的意思,反而盯着她的脸看:"姑娘,你不是本地人吧?"

  冯玉兰的心跳到了嗓子眼。她想起张淑敏的叮嘱,刻意放软声音:"我从北边来,投奔姨妈的。"

  "北边?"男人挑眉,"北边哪儿?"

  "鞍山。"这是她们事先编好的籍贯,冯玉兰说得还算流利。

  "鞍山啊..."男人拖长声音,突然露出笑容,"我表姐也在鞍山纺织厂,你认识吗?"

  血液仿佛在血管里凝固。冯玉兰听见自己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:"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