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选择成为富有

/>   长者抚琴而笑,弦音里飘来《荀子》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的回响:“正是。‘选择变得富有’,从来不是‘选’一个结果,而是‘选’一条‘带着节疤生长’的路——像这竹子,每道节疤都是‘选择’的印记,最终撑起的,是‘虽历风雨,仍挺直向上’的生命姿态。”

  四、证选:当“选择”成为生命的琴韵

  月上竹梢时,青年忽然指着琴身问:“先生,这琴为何叫‘七弦’?”

  长者拨响宫商角徵羽:“七弦对应‘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’五常,外加‘文、武’二弦——古人制琴,早把‘选择之道’藏进了音律里:想奏出‘富有的乐章’,必以‘德行’为弦,以‘节制’为品,以‘利他’为韵。就像陶朱公‘三致千金’的故事,从来不是‘选’了‘赚钱’,而是‘选’了‘在赚钱中修心,在修心中成人’。”

  青年忽然起身揖谢,衣袂扫过石案上的《道德经》:“先生之教,让我明白‘选择变得富有’,其实是‘选择’做一个‘能承载财富、能驾驭欲望、能照亮他人’的人——就像这竹林,既要向下扎根,也要向上接光,还要把阴凉留给过路人。”

  长者目送青年踏月而去,琴弦再次轻颤,这回奏的是《礼记·大学》“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”——原来千年之前的智慧,早已为“富有之选”定下基调:真正的“选择”,不在“取多少”,而在“如何取”;不在“拥有多少”,而在“让多少人因你而拥有”。

  竹林深处,新竹拔节的“噼啪”声与琴韵交织——那是“选择”落地的声音,是“富有”开始生长的声音。正如长者案头那方“守心笃行”的竹刻,当一个人“选择”让“富有”与“道”同行,便如同为生命种下了一片竹林:假以时日,自会看见,那些关于“选择”的每一个细微决定,早已连成一片苍翠,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、亦属于世界的“富有的天空”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