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惟楚

p;眨眼之间,李步蟾第二幅礼门的对联,也已完成,还是四言联。

  “惟楚有材;

  于斯为盛。”

  台上吃瓜群众安静了,柳安如安静了,卢藏安静了,冯驯蒋冕也安静了。

  喜爱李步蟾的,羡慕李步蟾的,厌恶李步蟾的,愤恨李步蟾的,都安静了。

  语言,是有力量的。

  有时候积蓄全身之力,青筋凸起,暴起一击,却只能让池边弱柳摇晃一下。

  有时候轻言细语,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,却如同雷霆霹雳,震荡九天。

  这副对联,在读书人眼中,便如雷霆震荡。

  这副对联,上联出自《左传》的“虽楚有材”,下联出自《论语》“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”,信手拈来,妙手偶得,浑若天成。

  这副对联在后世,有很多人误解,以为是“只有楚地有人才,而我这里最多”云云。

  这是不对的,全国人才看湖南,湖南人才在岳麓?

  非也,不带这么吹牛皮的。

  后世的湖南还有些名气,嘚嘚着“无湘不成军”,“除非湖南人尽死”什么的,其实,在满清嘉道之前的湖南,真真是人才的"荒原"。

  正史24部书中,被立传之人共有4000余人,其中湖南籍仅有55人。

  而冠军省份河南有多少人呢?

  900多。

  湖南只有河南的十八分之一。

  一直到安化陶澍之后,有了他的提倡引喤,湖南人才蔚起,才真正称得上是“于斯为盛”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